为科学指导暴雨灾害后农区鼠害防控工作,保障农区人居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,特制定本指导意见。
一、适用范围
本意见适用于夏季持续多雨,受暴雨、台风、洪水等灾害天气侵袭后的农区,在实际应用中,可根据当地气象条件、设施条件、鼠密度监测情况等进行适当调整和优化。
二、防控措施
(一)农艺措施防控。协调生态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,营造出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害鼠种群栖息及增长的生态条件。暴雨灾害后,及时清除村边地头雨水冲刷形成的堆积物,清除房屋周边、田间地头的枯枝烂叶、禽畜尸体等,减少农区害鼠的食物来源,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。
(二)毒饵站灭鼠技术。就地取材竹筒、PVC管、瓦片等材料制作毒饵站,或者直接采购鼠害防控专用毒饵站。置于房前屋后、田埂或沟渠边,每亩放置2—3个毒饵站,每个毒饵站放置毒饵20—30克;农舍根据面积大小放置1—2个,重点摆放在房前屋后、粮仓、畜禽圈等鼠类经常活动的地方,用砖块等物固定,每个毒饵站放置毒饵20—30克。放置3天后根据害鼠取食情况及时补充毒饵。
(三)综合灭鼠技术。根据暴雨后或水灾后,受灾农舍及田间害鼠的密度大小,综合采用多种灭鼠措施,压低鼠密度至防治阈值以下。农户住宅区可采用鼠夹、鼠笼、粘鼠板等物理灭鼠措施,同时投放杀鼠剂毒饵灭杀;农田可根据当地优势鼠种选用第一代(杀鼠醚、杀鼠灵等)或第二代(溴敌隆、溴鼠灵、氟鼠灵等)抗凝血杀鼠剂等成品毒饵,根据鼠密度采用一次性饱和投饵,鼠密度5%—10%区域,每亩投放毒饵100—200克,鼠密度更高的地区,宜酌情加大投饵量,投饵量可按鼠密度值¸10%´200克计算。采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时,应配备专用解毒剂维生素K1。
三、防控后调查
暴雨灾害鼠害应急防控后,继续采用常规方法持续监测当地鼠密度变化情况。对防治效果较差的区域,及时查找原因,必要时进行药剂轮换。有条件的地区,可采用具有灭杀和不育双重作用的雷公藤甲素成品毒饵灭鼠,每亩投放100—200克。对于鼠密度持续较高的地区,可采用化学杀鼠剂成品毒饵与不育剂莪术醇成品毒饵配合使用,每亩同时投放化学杀鼠剂毒饵100克、不育剂毒饵100克,以化学杀鼠剂快速降低田间鼠密度后,利用不育剂控制鼠类繁殖,降低繁殖率,进而实现鼠害可持续控制。
四、注意事项
(一)鼠害防控前,做好施药环境考察,安全宣传等工作,确保捕鼠、灭鼠装置布设科学安全,避免造成人畜误伤、中毒等事件。
(二)鼠害防控时,宜选择傍晚投放杀鼠剂毒饵、布设鼠夹或粘鼠板等器械。投药作业人员应穿戴必要的防护口罩和手套,避免裸手触碰杀鼠剂,对剩余的毒饵应妥善保管。
(三)鼠害防控后,及时监测记录鼠密度变化情况,评估鼠害防治效果,确保将鼠密度降到防治阈值以下。发现死鼠,应在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的基础上,及时集中深埋处理。